在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中,紧扣“双融双建”活动主题,强化“基层第一”意识,积极推行“10+X”工作机制,采取“项目优先审批、工程优先实施”措施,创造性地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瓶颈问题。8月20日前,45个省市掌握帮扶村的“十方面实事”296个项目提前完工,总投资2876.23万元。同时,79个农村卫生室、23个农村安全用电、12个村级活动场所等160个自选帮扶项目也已全部竣工。 抓关键,确保活动全方位开展。以“千名干部下基层、社情民意大调研”活动为基础,对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进行了加强和整合,优先选派单位后备干部、党员干部骨干下乡驻村接受锻炼,确保活动扎实起步。一是乡、村、企业全面覆盖,全市88个市直单位全部承担帮扶任务,43名县级领导干部、500余名科级干部及近千名其他干部全部建立帮扶联系点,456个行政村和49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由工作队和重点部门分包帮扶,实现单位与乡村、企业帮扶的全方位、无缝隙对接。二是社情民意全方位排查。深入开展“访贫问苦找根源、访富问计找门路,访贤问能找方法、访民问需找点子”的“四访四问”活动,使之成为加强基层党建的有效抓手。43名县级领导蹲点调研186人次, 1518名下基层干部发放民情联系卡32100张,建立社情民意台账9300余套,走访干部群众41000余户,征求合理化意见和建议430余条,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820余件。三是农村支部建设全面加强。制定《选派到村任“第一书记”的管理办法》,开展选派“第一书记”推动后进村转化专项活动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目前,全市已有32名第一书记深入农村开展工作。 抓重点,推动活动与发展相融互促。一方面,强力推进规定动作的落实。深入开展“十方面实事”百日攻坚会战,集中优势力量,加大推进力度,296个帮扶项目8月20日前提前全部完成。一方面,抓好自选项目的突破。筹措资金125万元,扩展建设79个村卫生室,解决了农村卫生室“空白村”问题;筹措资金110多万元,用于其余23个帮扶村的安全用电建设。驻村工作组帮扶新建、改造村级活动场所12个,帮扶资金达180余万元。全市驻村工作组共谋划发展“一村一品”自选项目45个,自筹资金2500余万元。在发展特色产业上,成功与山东金禾甘薯合作社签约,合作开发紫甘薯加工项目,项目二、三期投资可达到2.3亿元。目前,投资6300万元,占地60余亩的紫薯深加工生产线,已入驻工业聚集区开工建设,带动全市种植紫薯5200余亩。引导8万多农民依托当地产业优势,发展“一村一品”致富产业,带动全市新增蔬菜种植3000多亩,扩大果品树木种植600余亩,发展羊剪绒、毛毡加工业户280余家,30多名有致富项目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受到市委表彰奖励。 抓实效,健全活动推进机制。一是实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分包责任制,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。二是推行驻村干部“3+1”工作机制。“3”即“干群联系卡、民情日记本、社情民意台帐”三项制度,“1”就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。三是建立激励机制。对困难多、任务重的街道硬化、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帮扶项目,在规定的时限内高质量完成的,市财政拿出200余万元进行奖励补贴。四是实行末位约谈问责。五是严格考核,努力将基层建设年活动取得的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成果,全力打造基层建设年成为“兴一方水土、富一方百姓”的“发展年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