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宣传部 于 2014-10-27 09:56 编辑 8 D- h7 f" g f3 s1 k
$ s1 N+ W7 F) n# k打井四五百米深才出水,地下水水位下降形势严峻 3 C( I5 I% ~, x5 c+ M
南宫如何堵“漏斗”
/ j4 }5 O* r& O4 I0 u; o 【人民日报2014.10.22 第14版 连线基层】 9 h: q3 c. l3 I6 H
: L, J) i( M) v
本报记者 杨柳
e, b4 K. x7 P 核心阅读 南宫市作为河北三大深层地下水漏斗区之一,今年开始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,哪些措施比较有效?治理又遭遇哪些难题?近日,记者在河北南宫市展开调查,高效节水、利用地表水、关停自备井……包括南宫在内的河北省部分地区正进行探索。
7 W i/ S/ I# f! B+ I3 `* ~8 @, B- } 棉花收获的季节刚刚过去,在河北邢台南宫市高村镇大高村,村民刘钢年说,附近上百亩棉田的灌溉用水都来自棉田旁机井房里的一眼机井。走进机井房,眼前的机井并没有什么特别,但刘钢年说,这眼机井有400多米深,“在南宫,打井都得打四五百米深才能出水,这并不是什么稀罕事。”
4 P/ X/ c$ r# F+ d4 v m 南宫与冀枣衡(冀州、枣强、衡水桃城区)、沧州并称为河北三大深层地下水漏斗区,今年都被列为河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。& T( P2 c' k- c" ]8 n. r
节流——
$ u5 n' ]) Q1 O8 _3 w$ { 压减“吃水大户”,多种节水措施并重 在河北,小麦是“吃水大户”,冬小麦在生长周期内需要3至4次的灌溉。农业用水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0%以上,小麦又占农业用水量的近70%。据南宫市农业技术站站长贾德彩介绍,近几年,南宫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,逐步压减冬小麦种植面积,改为种植棉花、饲用玉米等耐旱节水作物,小麦种植面积已由60多万亩压减到28万亩,每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近3000万立方米。
9 Q$ y; C- |1 d& M “今年我家种了8亩棉花、2亩油葵,都是耐旱作物。”南宫北胡办事处北胡村农民胡炳须说。
! X- y3 D4 R: a 除了调整种植结构,南宫还实施了工程节水、管理节水、农艺节水,以确保压采任务的完成。, h) Y: c# S9 {' i) b7 b
南宫在高村等7个乡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,安装低压输水管道,发展滴灌、喷灌,每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2000多万立方米。“地里铺上了密密的塑料‘肠子’,一拧阀门就能浇地。”大高村村民王玉福说,农民做事都要算好账,原来浇地每亩水电费加起来需要40元,地里用了膜下滴灌后,水电费只需12元,浇地费用节省了70%。原来浇“一水”大概需要80立方米水,现在的用水量只有原来的30%。虽然今年的天气干旱,但棉花亩产也有550斤,基本没减产。1 i% s! S0 O; W( ~
农艺节水方面也有探索。张和平是南宫市大屯乡赵明桥村的植棉大户,几年前,他和其他几位村民发起成立了和平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,合作社采用育苗移栽技术,在大棚育好棉花苗后直接移植到地里,免了普通种棉要浇的第一次大水。他的合作社至今发展到了52个村,有社员3800余户,耕地面积3万余亩。& `& ]' S: k t% E
贾德彩介绍,从农艺上来说,培养小麦抗旱品种,普及地膜覆盖、深松耕等,都能达到节水、高效的目的,目前这些举措都在探索中。“生产一公斤普通品种的小麦在南宫大约需要一吨水灌溉,而经过鉴定的抗旱小麦品种,一吨水能生产1至2公斤小麦。”
8 [* ]1 s+ H- i- D+ r- _9 [ 开源——
( Y: o0 }' c/ J2 Q% x 让农民用地表水更方便,年内封闭468口深井 “灌溉来自于黄河水,饮水来自南水北调的长江水,全市468口深井将在年内被封住。”南宫市水务局副局长杨宝会说。
9 K1 j5 L5 r: o7 n- I3 }" D 为了增加替代水源,2007年,南宫对清西干渠进行了部分清淤疏浚,年均引黄河水量1000多万立方米,增加地表水灌溉面积2万亩。为顺利调水,南宫将外调水费列入财政预算,每年拨付外调水费475万元。
% L) j1 `" n( A, y6 l7 r 杨宝会介绍,有了地表水就需要避免再开采地下水,因此要让农民用地表水比深井方便。调黄河水,水费由政府负担,政府把工程建好,泵站建好,管子建好,农民从河里抽水,只负责电费,十分方便。
) W" z/ Y3 F) ]# [% b% C 记者看到,在南宫市城北侧,一家地表水场正在建设之中,这个水场水源将来自于南水北调的长江水。结合南水北调工程,南宫将实现城区及周边10万人口饮用长江水,每天可节约地下水4万多吨。: R. n! W/ N w$ Q* {
环绕南宫城,还有一条长18公里、宽约百米的环城水系将于近期建成,这里的水源全部来自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中水。环保局副局长宋洪武介绍,将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的中水用于市政绿化和生态环境,也能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。
4 S/ I7 X A6 D6 F7 T/ o$ b3 M U8 p 如何留住天上水?在南宫东南部,有一个面积达206平方公里的地下水库,年可调蓄水量1.12亿立方米,灌溉面积达8万亩。农村坑塘也被利用起来,在河北,沧州、衡水、邢台、邯郸四地将利用境内的1164座坑塘,将实现蓄水近2亿立方米,相当于河北省平添近两座大(二)型水库。
8 E3 z8 i! l% w+ U: P/ u 与此同时,南宫实行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,严把用水总量、排污总量、用水效率“三条红线”,严禁新打地下井,适时关停自备井。
+ d! d m8 g/ F 近年来,自备井关停行动一直在邢台持续。邢台市水务局副局长高军明介绍,自备井中一般的深井用砂石和水泥封填,对于在市区、储水量较大的井,则封停作为备用水源。截至目前,邢台市区内共关停自备井300余眼。
1 B' [1 a# T0 ` 为便于水资源管理,南宫在全市建立了69个用水协会组织。同时,南宫正在探索实行农业阶梯水价机制,以培养农民的节水意识。杨宝会介绍,将根据基准定额标准将年用水量分配到每个扬水点,亩均年用水总量在基准定额以内的,不征收基本水源费;超出基准定额的,加收水源费。对企业排水口进行监控,根据流量显示,超出用水总量加收水资源费。
+ v; z0 A& I" \4 } 难题——. ` Z0 }3 I9 j8 n2 ^# f8 |, y
补助措施待细化,节水意识要加强 目前,邢台推进治理地下水超采的工作进展很顺利,但高军明介绍,当前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。
% j8 `) V# K3 I v 为支持各试点县推进种植结构调整,河北省对调整种植结构的耕地将给予一定补助,但补贴中每亩补助500元的对象不够明确,没有明晰补助资金是对承包权还是经营权,同时GPS测量的土地亩数与农民地亩账不一致的问题,也不利于工作推进。采访中一些农民向记者反映,河北省对调整种植结构的耕地将给予一定补助,这个政策本身很好,但对农民来说不平衡。大高村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,他们已经种棉花很多年了,没有什么补贴,如果明年种了麦子,后年再改种棉花、玉米就会有补贴,因此很多农民就有了反复折腾的想法。: f" \8 r# E4 z& Z' F' K: h2 r' w0 V. k
在关停自备井方面也有一些难题。由于使用自备井里抽的地下水只需要交电费,一吨水才几毛钱,而工业用水的价格很贵,一些企业老板想方设法隐藏自备井。7 Q" X5 N/ W) N# ?1 B/ ], ?) R
据邢台市水务局工作人员透露,曾经有一家洗浴中心把自备井藏在煤堆下面,工作人员几次检查都没发现,经过群众举报才发现,被关停。还有的企业老板把自备井的开关藏在卧室床底下,有人来查就赶紧关掉。这位工作人员说,有时候通过查看水表用水量感觉某些地方可能有自备井,但怎么找也找不到。
$ M g) m$ f2 v* T9 u5 U 高军明说,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,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地下水超采治理,通过宣传节水培养各行各业的节水意识,促进各行各业节约用水。+ S$ x. \& E. V$ O+ L+ [) N. o
今年,河北省被国务院列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,总投入达74.5亿元,其中中央财政补助63亿元。河北省将坚持控、蓄、养的方针,到2020年,试点区压减地下水超采量27亿立方米,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,冀枣衡等三大深层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明显回升。1 {: e7 U% y. G
_6 i7 |* ~3 X+ c6 c; t+ [, }3 h0 T* V& A
. t0 o4 A' U; ]0 B- e3 v" z
0 @5 I l8 f2 N/ s8 p4 f |
|